当前位置: 首页>>桥米之歌

“一袋米”带动一个产业

时间:2012-06-07 11:47:24来源:本站 作者:admin 次
  “一粒米里看世界,半边锅里煮乾坤。”古时被称为“贡米”,只有皇家才能享用的京山桥米,如今,已走入寻常百姓家,成为全国叫得响的中国驰名商标。这小小的一粒米,不仅浓缩了400多年的历史,而且见证了京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。

  建立多赢模式


  湖北省京山县孙桥镇蒋家大堰村,是中国地理产品保护产品“京山桥米”的发源地,依靠种植优质稻而成名。
  2007年,大堰村村民黄文远开始种植国宝桥米公司的优质稻,并与国宝桥米公司签订了种植收购合同,“公司以高于市场普通稻价格30%的最低收购价收购,市场价涨了,咱也涨,市场价跌了,有合同的最低收购价,咱也不怕。”黄文远说。在大堰村,几乎家家户户都与国宝桥米公司签了订单,是国宝集团最为核心的标准化示范基地。
  对于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带来的好处,黄文远深有感触。他笑着说,现在种优质稻,单位面积耕地比以前多收入100多元。“国宝桥米公司就与我们村签订优质稻产销合同,稻谷的收购价至少高出国家保护价30%,现在农民因此人均增收约200元。”
  “稻种、生物剂都由公司免费提供,县里还派了农技员驻村,教农户施肥、施药、防治病虫害,指导标准化生产。”孙桥镇蒋家大堰村党支部书记赵荣学说,大堰村实行无公害化生产后,有机稻种植单位面积耕地可节省开支170元,仅此一项全村可节省开支近70万元。
  黄远征和赵荣学所说的国宝桥米公司是京山县最大的稻米加工企业,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龙头企业,也是湖北省“一袋米”工程重点扶持的企业。
  统计数据显示,在国宝桥米种植基地,每年可减少农药施用2万多公斤,化肥2500多万公斤,有效地保护了种植基地水体和农田。
  大堰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,农户418户,人口1480人,总耕地面积300公顷。2009年,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00多万元,人均纯收入超过4500余元。
  大堰村只是国宝桥米公司开展订单农业的一个缩影。采用 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模式,不断在京山县内开展优质稻基地建设,同时,积极与钟祥、沙洋、东宝、掇刀、屈家岭等周边县市区接洽,在县外拓展粮源基地,10余万粮农加入了国宝产业链。截至去年末,国宝集团建立原料基地140万亩,其中优质稻原料基地121万亩,有机稻、专用稻19万亩。为企业日益增长的加工能力和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优质粮源。

  一个现代农业的实践
 


  刘若峥,一位27岁的河南小伙子,大学毕业后,凭借所学的种植专业知识,2003年来到京山,开始在苏佘畈村一带租地种。从680亩起步,不断投入扩大租种面积。
  “前几年的租种面积有1060亩,按复种算,水稻、小麦、玉米等粮食1300亩,棉花680亩,其余种花生和黄豆,销售收入达200万元,扣除农资投入、土地租金、雇工、机械设备折旧,净收入有80多万元。谁说种粮不挣钱?”刘若峥说,他租的地是村里闲置的集体机动地,以旱地为主,已投资80多万元用于土地整理;同时,他还投资60多万元购买了54台农机。
  在规模种植后,刘若峥还将种植户组织起来,以实现更好的收益。“2008年4月3日,我成立了峥嵘农庄种植专业合作社,吸纳了87户社员,大半是50亩以上的规模种植户,总计耕地面积8725亩。”
  刘若峥一笔笔算账,让我们看到了规模种田和成立合作社的种种好处。“按规定,农资企业不能将农资直接卖给个人。而合作社经工商部门注册,可以从厂家直接购进农资。”他说,杂交一代优良棉种,市价70元一盒,从厂家直接购进,只要32元。复合肥和尿素,每吨分别要少600元和200元,而且厂家还派车将货直接送到合作社,仅农资一项就为农民节省了大量的开支。
  在峥嵘农庄种植专业合作社,我们看到,除棉花采摘外,合作社的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,不同型号的旋耕机,一天可耕50~150亩地。“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机械化。人工插秧,一天可插7分田,用高速插秧机,一天可插60亩;人工收割水稻,一天只能收半亩,用收割机,一天可收割50亩到100亩;一亩田人工种,一季要花10个工,每工当地价80元,租用农机,只需要140元;用自己的农机算上工资和机械折旧也才70元,而且耕种收割质量更好。”刘若峥说。
  如今,刘若峥的合作社共集中了108台农机,收费比从社外租节省30%,不仅满足了社员使用,还开展社外服务。
  对于企业来说,作为粮食加工龙头企业,国宝桥米公司推行订单农业,而通过建立农民协会帮企业收购优质稻,“合作社也可以批量提供粮食,不需要企业再花钱建协会,企业按每斤比市价高5分收粮,每亩可增加收益50余元。”日益成熟的刘若峥非常自信。
  优质粮源基地,加上新型的农民合作组织,湖北省相当一部分区域的粮食产区已经受到了京山国宝桥米的带动,京山桥米已“跳”出京山,成为惠及荆楚稻农的“宝米”。
  
品牌兴农之路
 


  2005年,京山桥米获准为“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”,为京山桥米的的产业化、品牌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。
  “只有充分发挥粮食资源优势,做大做强桥米产业,才能让国宝桥米真正成为‘国宝’。”荆门市委副书记张良成说。
  2005年,湖北省提出了打造湖北“一袋米”工程的战略目标。京山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开始对全县200多家粮食加工企业进行全面清理,京山国宝桥米公司、京山京和米业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,获准使用“京山桥米”地理专用标志。随后,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当地专家进行调查研究,加大对生产企业的监管,制订了“国宝”桥米从种子培育、种植、收购到加工全过程系列标准,指导企业按标准生产。同时加强与农户的紧密联系,派专家现场技术指导,引导农民按标准化种植。
  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,国宝桥米走上了品牌兴农的发展之路。2006年,湖北国宝桥米工业园在京山县正式落户,年产稻米36万吨,湖北“一袋米”工程一期工程竣工,实现了“以国宝桥米公司为核心,在京山县内整合稻米加工企业,形成年加工能力30万吨,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规模”的预期目标。2009年,国宝桥米公司加工稻米105万吨,实现收入17.5亿元,基本实现了“一袋米”工程的第三步目标。
  稻米产业链中,种植和加工只是其中最初级的环节,也是利润最为薄弱的环节,要实现整个产业的利润最大化,稻米深加工是最好也是唯一的一个途径。
  除了生产八宝粥、酿酒等基础的深加工项目之外,在京山,把稻米“吃干榨净”已成为政府与企业的共识,并开始付诸行动。
  首先是稻壳,随着县内雄韬电源公司、凯迪生物发电厂等一批企业的兴建,稻壳广泛应用于锅炉燃烧、生物发电等方面,一下子成了“抢手货”。其次是利用碎米加工米汁和饴糖。如今,国宝桥米公司生产的Q米汁和裕丰糖业生产的饴糖在市场上供不应求。再次是利用米糠生产米糠油,在京山,已经有了六家米糠油生产企业,而且都在饱和生产,米糠的吞吐量是非常大。米糠油项目同时还可以带动养殖业,因为米糠虽然榨出了油,但还可以做饲料。此外,在打造核心企业,拉长桥米产业链的同时,京山县依托国宝桥米公司,抢抓国家建设长江中下游粮食物流项目建设的契机,兴建粮食物流工业园,把粮食的加工、储备、销售、运输融为一体,力争成为长江中下游粮食物流项目的重要节点。
  不难看出,一个完整的京山桥米产业循环链已经形成。为了进一步推进京山大米加工业的发展,推进“一袋米”工程的深入实施,京山县所在的荆门市又提出了建设过亿桥米产业的战略,争取在3~5年内,把京山桥米产业集群的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的目标。目前,产业集群的销售收入已经达到了60亿元。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京山市粮食行业协会 备案序号:鄂ICP备12008614号

地址:京山市粮食局院内 电话:0724-7221259 电子邮箱:deaaa001@163.com

技术支持:荆门鑫网